• 第 838 期

    一位HR的自白:身处COE,我的职业转型比想象中困难

    时间:2024.07.18    编辑:

  • 导语
  • 笔者从COE转型为薪酬经理时以为,都是HR的工作,没什么难度。但几个月下来,被好几个部门投诉、被领导谈话。我逐渐明白,即使同属人力资源领域,COE转换成其他HR角色也会水土不服。所以笔者总结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反思,供HR同行们参考。
  • COE是人力资源三支柱中的顾问、专家角色。一家企业配置COE,似乎被认为是“先进管理”的代表,只有大企业才会有这个岗位。我COE沉淀了八年,不曾想疫情三年加之国家政策变化,公司经历几波裁员,我被裁撤出局。 然后我瞄准薪酬COE的岗位投递简历,但这个岗位需求非常少,求职无果。

    然后HR朋友一通分析,只能选择转型。投了好些薪酬经理的岗位,最后选择了一家600多人的企业入职,下面带一个薪酬主管和三个人事专员。我以为,都是HR的工作,没什么难度。但几个月下来,我被好几个部门投诉,下面几个小妹妹变得沉默寡言,开会基本都是我在唱独角戏,领导找我谈了好几回。我逐渐明白,即使同属人力资源领域,COE转换成其他HR角色,也会水土不服。

    下文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反思,供HR同行们参考。

  • 角色转换后,产生的系列过敏反应

  •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士,我对职业规划领域并不陌生,也曾成功指导多位职场人士进行职业发展咨询。当我面临转职进入一个新的赛道,我在求职期间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。比如,请教人力资源同行关于传统人力资源架构下的工作开展,找关于领导力的书籍来看。但理论跟真实情境还是无法联系在一起。

    自以为准备充分的我,入职薪酬经理岗后就像被套了“紧箍咒”,每一天都在不断的挑战与折磨中挣扎。遭遇的困境包括:

    1、用“专业”画地为牢

    担任薪酬COE那会做调研、分析数据、编写流程方案,注重从薪酬的专业角度力求精准真实。我会把方案的设计思路跟HRBP说明,HRBP来执行方案的落地宣导。面对HRBP时,我对自己的作品生出专家的自信和骄傲。

    当我做薪酬经理时,带团队成了头疼的事。做COE专注于逻辑严密的方案设计,而做领导,需要辅导和激励下属,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展。下属找上我说,“经理,到时间了,做工资的数据还没收齐,催了几次都没下文,你帮忙沟通一下吧。”我会用专家的口吻跟他说,“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,我们需要改进工资数据收集流程,我待会找总监聊一下这个事。”

    COE的专业度促使其在修订流程方案上精益求精,可能忽略了协助下属解决即时问题。因为在专家的视角下,一些细微的个案问题可能被放大,演变为对整个制度流程的全面改革。

    2、缺乏“情商”

    在担任COE时,我的工作更多集中在独立任务上,或是与外部咨询公司的合作,较少涉及公司内部频繁且多样化的人际互动。这种工作环境导致我在处理员工情绪需求方面的经验不足。

    而作为经理,需要将理性分析与感性关怀相结合,时刻关注并维护团队的氛围,这恰恰是我之前作为COE时未能充分实践的。面对下属的迟到、工作失误或不服从指令等问题,我明白必须进行沟通,探索问题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案。然而,对于情感上的安抚和深入交流,我内心感到排斥,倾向于把一对一的沟通变成会议上的公开批评,这样往往让沟通陷入冰点,气氛凝固。

    身处COE时,我的领导风格可能过于倾向于权威型或任务型,忽视了培养员工的参与感和个人成长。我会关注下属的专业问题,开会喜欢指出工作的不足,喜欢对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进行分享,但吝于给予下属赞扬。

    3、责任病毒

    转型为人力资源经理意味着,我需要从专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工作,转变为担负更多沟通协同的管理责任。面对各部门提出的需求我不胜其烦,这不仅仅依靠深厚的专业知识就能解决,很多时候还会涉及到管理上的权衡。部门负责人期望我能提供最大化他们利益的解决方案,这让我处于两难的境地。

    做COE时,对于不合理的做法我习惯直接拒绝,专家的回绝在其他人看来是可接受的。但作为人力资源经理,这种直接的处理方式导致了我与一些部门负责人的关系僵化,甚至发展到日常小事也产生摩擦。部门负责人投诉到领导那,部门总监把我叫到办公室,“你说话太直接了,有些事情可以委婉沟通。邀请他一起想办法,事情的解决视角或许会不同。”

    沟通的艺术或许对我们这些COE出身的HR来说是一个挑战。或许源于任COE时形成的习惯,在跨部门工作中,我习惯于回避直接对话,倾向于将问题上抛给上级或下属,期望他能够清除沟通中的障碍。这就让我陷入了“责任病毒”的逃跑模式中,单方面撤退,把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问题转嫁给别人,避免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。

    正如罗杰·马丁在《责任病毒》一书中提到,“专业人员是责任病毒携带者:

    ▪ 在任何交流中只赢不输

    ▪ 永远要把局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

    ▪ 避免任何形式的尴尬

    ▪ 自始至终保持理智

    ……

    当按照这种价值观行事,合作可能导致弱点暴露,或者对方搞砸了,弄不好把我牵连进来。因此我希望回避合作带来的威胁。

    4、专业孤岛

    作为薪酬COE,在薪酬设计、市场调研、法规遵从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。转型为薪酬经理后,掉入“专业深井”中,没有意识到需要更广泛地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。如员工发展、绩效管理等,限制了我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。

    例如有一次,部门老大急匆匆召开经理级会议,就后勤部门大批人员同一时间离职问题进行了讨论。我对这种情况感到不耐烦,提醒道:“这是自动离职,按照劳动法是不需要赔偿的。”这个观点提出,收到其他经理投来的怪异眼光。劳动关系经理说道:“现在我们优先解决的不仅仅是赔偿问题,而是要同时思考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,如其他团队的稳定,人员空缺导致业务受影响,劳动仲裁等。”

    也是这件事让我逐渐意识到,我的立场可能过于狭隘,未能充分考虑到劳动风险、业务损失以及员工稳定性等更广泛的影响。

  • 适应角色转型,我采取了哪些脱敏行动

  • 自从转型为薪酬经理已经半年有余,但这个新角色带来的挑战让我倍感痛苦。在会议上受到的批评,如同一道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,时刻笼罩着我。

    作为薪酬经理,推动薪酬方案改革是我职责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。做COE那会,我只需制定方案并提交给HRBP,随后HRBP会收集员工反馈,我再据此进行调整。整个过程都是礼貌而温和的。

    然而,当我以薪酬经理的身份面对同样的工作时,一切都变得尖锐起来。在宣导会议上,尽管我以谦逊的态度倾听员工的意见,却强烈感受到了员工的不满和愤怒,仿佛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战场。

    冲突和挑战已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在我作为薪酬经理的职业转型之旅中,离预想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。这一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,或许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些借鉴。

    1、发展领导力

    COE虽然是经理级别,但是单打独斗的专家身份,转变为人力资源经理后,领导团队的能力需要补上来。比如:

    ▪ 参加领导力培训课程,学习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技巧。利用“85%规则”,坚持85%你熟悉的,再加入15%的难度,让学习投入度最高。

    ▪ 定期跟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面谈,从下属身上获取反馈,让下属监督行为改善。

    ▪ 帮助下属解决问题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“小事化大”的事态中。

    ▪ 通过公开对话来确定自己和别人的责任。不要陶醉在专家“我说了算”独裁中,让自己和其他人的能力与责任匹配起来。

    ▪ 设定的责任标准能鼓励和提高下属的成长。

    2、主动跨部门协作

    COE通常是低调的,而人力资源经理却需要相对高调,需要在团队和业务中发挥影响力。为此,我们必须要摘掉“专家”这顶自恋的帽子,与其他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时,采取更加开放和协作的态度。避免仅依赖专业权威或规则来推动议程。

    例如,采用“刻意练习”的方法。处于情境中,高针对性地重复沟通。时不时变化工作话题,让自己时刻保持在解决问题的“学习区”。除此之外,还要有不怕折腾的精神。这是“反脆弱”的心态,越折腾越强大。问题找上门,不回避不怕麻烦,克制找领导解决,主动面对挑战。总之,COE转型一定是不舒服的,我们应该用成长性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技能和理解,在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之间建立联系。

  • 从COE到薪酬经理的转型不仅是职位的变化,更是角色和职责的巨大转变。需要从专注于专业方案设计,转变为更多关注团队管理、沟通协调和跨部门协作。通过发展领导力、主动跨部门协作和采取开放的态度,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,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整体表现。(作者:Cana Lu 盖雅学苑|内容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盖雅学苑”)

评论 ( )
发表评论请登录 , 没有账号? 请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