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软裁员”成品牌慢性杀手

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裁员难题时,“软裁员”这个漫长的过程对品牌的杀伤力却又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。

相对于“一刀切”的传统裁员方式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另一种看上去更加隐蔽的裁员手段——“软裁员”。

近来关于索尼将员工送入“无聊办公室”的媒体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。一名已在索尼公司任职32年的51岁老员工,因拒绝索尼的提前退休建议,被企业调换至“无聊办公室”,每天的工作就是读报、上网,下班时需要写一份报告详述一天的活动。

专家指出,设置“无聊办公室”的目的无非是让员工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,使员工最终因羞愧和厌烦而主动离职。

尽管索尼方面反驳称小办公室是公司的“职业规划室”,但对员工而言,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裁员手段。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裁员难题时,“软裁员”这个漫长的过程对品牌的杀伤力却又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。

换岗、降薪、调换工作地点的做法,首先会对当事员工和周围员工的绩效表现造成影响,而企业处心积虑绕过《劳动法》、《合同法》、免除对员工的经济补偿更是大大伤害了员工。

更为严重的是,不少企业甚至由此引发了品牌信任危机,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,这使得以“减少开支、提高盈利”为出发点的裁员行为“得不偿失”。

......

本文是 HR730 VIP 会员专属内容

请登录

成为VIP会员

  • HR资讯 一周点击 TOP5
发表评论请登录 , 没有账号? 请注册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