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昊斌 专栏

企业搬迁时对员工行为模式的引导

企业搬迁行为,往往会引起员工关系的动荡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求稳定,对是否支付补偿犹豫不决的立场,以及员工产生离职欲望,同时又对经济补偿抱有较高期望,这些互相冲突的期望交织在一起,组成一个交叉的矛盾之网。且看HR们如何破局求稳。

某公司从苏州A区搬到B区,中间距离十公里。公司为员工提供班车,且增加路途时间计入八小时工作时间。为稳定考虑,公司希望员工都能够过去。而且公司所提供的薪酬在当地也比较具有竞争力。但是由于部分员工不愿意离开市区,所以向公司提出拿补偿离职的诉求。

第一部分:基本法律分析

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,会发生很多变化。经营上的变化,往往会引起员工关系层面上的变化。

公司搬家就是相对来说,较为常见的一种形态。所有的公司搬家行为,无论远近,都会多多少少会引起一部分员工离职。

本案中的公司,搬家的前后距离适中,相距只有十公司,这种里程的搬家,在北京一般是不认为劳动条件变化的,也就是说,这种搬家所导致的增加员工上下班的距离、影响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的不适感,在司法实践中,一般会被认为在员工可以接受的程度内。员工是不能依据公司搬家单方提出辞职,并向公司要求经济补偿金的。

当然,相对来说,如果搬家之后增加员工上下班的时间单程超过了四十分钟,则北京一般会认为导致了劳动条件的根本变化,增加了员工上下班的成本已经超出了员工可以接受的程度,员工是可以据此提出辞职,并要求经济补偿金的。

同时,本案中的公司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,在搬家之后,为了平稳过渡,将所增加的路途时间计入到了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内。即使在搬家之后增加员工上下班的时间超过了四十分钟,在公司采取这种举措时,亦很难认定为劳动条件的实质性变化,因为公司承担了这部分时间成本。

所以本案从法律层面来说,公司并不存在什么风险。

  • 刘昊斌 专栏文章点击 TOP5
发表评论请登录 , 没有账号? 请注册
热门评论
刘昊斌
北京市联拓律师事务所创始人,现任主任

10余年从业经历,曾被中央电视台、中国教育电视台、北京电台、中国青年报、最高人民法院报、新京报、北京晨报、北京晚报、信报等各界媒体广泛采访和报导。

多次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,登台讲授《劳动合同法》、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》,受北京电视台邀请,讲授、跟踪解析劳动合同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和变迁。

承办多起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件,包括全国首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案、全国首例人事争议案、首例违法辞退后继续履行案等,受到各界媒体与电视台的追踪报导。

具有丰富的非诉工作经验,先后为北京近千家企业提供服务。曾任英大传媒出版集团、诺和诺德、默克雪兰诺、博士伦、思源集团、中国金融在线等国内百家大型企业的常年性劳动关系顾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