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第 774 期

    如何赢得团队的信任?

    时间:2023.11.16    编辑:

  • 导语
  • 作为一名管理者,能不能和下属建立信任,几乎是一切有效管理的基础。那么,如何才能赢得下属信任?建立信任就像盖高楼,首先是打地基,地基想打牢,需要2点:诚信和意愿。地基打好后,想顺利把楼盖起来,则需要:能力和结果。
  • 作者:刘润,润米咨询创始人,商业类头部公众号《刘润》、50万学员《5分钟商学院》主理人,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,国内知名商业顾问。

    出处:【刘润】微信公众号(ID:runliu-pub),一个洞察商业本质的公众号。

   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,你也许遇见过这样的情况:公司最近接了一个大项目,要开会讨论接下来的执行安排。

    有的管理者和下属沟通完之后,下属一个个都非常激动,每个人都把沟通的决议,接下来要做的事情,当成是自己必须要做好的事情。那股团队精气神是向上的、有活力的、是不服输、是为了完成目标死磕自己的。

    有的管理者和下属聊完之后,情况却恰恰相反。下属从办公室出来后,工作激情不但没有被调动起来,反而像是被迎面浇了一盆冷水,一个个噤若寒蝉,面容沮丧,都认为老板在“画大饼”。

    区别在哪?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下属是否信任那个管理者。下属如果信任管理者,团队每个成员都会干劲充足,上下一心。干事也能事半功倍。下属如果不信任管理者,就会怀疑管理者的动机:你让我做这件事,不会是在给我挖坑吧?你现在说得倒是很好听,但总是不兑现,我真的可以相信你吗?

    有时候,下属还会怀疑管理者的能力:这个管理者能力不行,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,不指望在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帮忙,能别胡乱指挥,别添乱,我就阿弥陀佛了。

    你看,作为一名管理者,能不能和下属建立信任,几乎是一切有效管理的基础。那么,如何才能赢得下属信任?建立信任就像盖高楼,首先是打地基,地基想打牢,需要2点:诚信和意愿。地基打好后,想顺利把楼盖起来,则需要:能力和结果。

  • 诚信

  •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时,常常会从诚信角度来判断其人品是好是坏。人品如何体现?答案是:诚信。怎么让别人觉得你是诚信的?

    第一:表里一致

    什么是表里一致?你的行为一定要基本稳定,切忌变化多端。你的承诺一定要次次兑现,切忌大话无为。诚信可靠是一种“钝品质”,要如鼎一样稳重,需要“看得见,摸得着,信得起”。

    举个例子。在日常管理中,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管理者随意给出承诺,但到了兑现的时候,却突然翻脸,或者干脆就当做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。比如:“最近大家工作都很忙,等项目结束后,带大家一起吃顿大餐,给大家发大红包”、“小王,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啊,比如这件事,比如那件事,列了一大堆,最后年底绩效考核的时候,却给了个低绩效评分”、“今年公司发展特别快,大家工作也很努力,年底了,给大家涨薪。”

    结果呢,最后根本就没有兑现。这就像小时候我们听到的狼来了的故事。一次,两次,三次……当一个管理者喜怒无常,随意毁约时,下属就很难相信你。当你说什么,别人都不相信你时,你就很难实行有效管理和展开跨部门合作。

    关于表里一致,这里分享一个反面案例。小张是一个刚转岗的销售人员,对公司的产品知识不熟,大区经理要求小张的直属上级,利用周末时间来公司办公室辅助她。直属上级,其实内心非常不情愿,但因为是大区经理交代的,不好推卸,只能答应。但这无疑会占用很多直属上级的时间。直属上级和小张约了周六的时间,来公司进行辅导。在周末辅导的时候,直属上级很不耐烦,遇到小张不懂的问题,态度也特别粗暴。

    恰巧有一天,大区经理有事情要处理,也来到了办公室,看见小张的直属上级在给她讲解产品知识。大区经理很高兴,立刻表扬了她们。在大区经理面前,小张的直属领导立刻像换了一个人,满脸笑意、无比温柔地对小张说:“小张,你有任何问题,都可以随时问我,千万不要客气呦。”等大区领导走后,直属上级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。

    这其实就是表里不一致。这种行为显然就无法获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。

    类似的行为还包括:当面不说,背后说。开会的时候,只感谢在场的人,不在场的人,哪怕给了他帮助,他也只字不提。而有的同事,则会诚挚地感谢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,无论这位同事是否在现场。表里一致,说到做到,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。

    第二:谦逊

    越有高度,能力越强的人,越懂得尊重别人,越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。相反,有的人往往很自满,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,自我感觉特别良好。其实,这种行为,往往会影响他的诚信度。

    举个例子。比如在周一的周例会上,当几位下属提出他们各自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时,你会如何应对?是耐心倾听并表示感谢,去深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还是会立刻驳回他们的观点,不给他们进一步发言的机会?比如,其他同事在给你提建议时,你是不是表现出一副我永远正确的样子?

    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,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ego,都会影响到下属对你的看法。下属们嘴上也许不会说,但是心里会对你产生判断,从而影响你的诚信度。那怎么在日常管理中,表现得很谦逊呢?这就要在听到建议和反馈的时候,要闻过则喜。

    很多人听到老板的要求、客户的批评、朋友的建议,第一反应是什么?一瞬间,强大的ego升腾出来,想要躲闪、逃避、辩解、反击。我不是。我没有。我没错。这种自我,能让自己变得自信,自洽,但是久而久之,也会像一堵墙一样,把你和世界隔绝开来。

    在笔者看来,一个人的谦逊程度可以分为4个层次:

    第一层,闻过则怒。听到不同的声音,就特别生气,甚至愤怒。听不得任何反对的声音。

    第二层,闻过则辩。听到意见和反馈,用各种理由和你争辩,都是别人的问题,不会检讨自己。

    第三层,闻过则询。听到建议,不怒也不辩,主动问你,还能不能提更多的建议。

    第四层,闻过则喜。听到建议,觉得很高兴,虚心接受。

    第三:勇气

    你是否敢于担当,勇于承认错误?当项目推进出现问题时,你是推卸给别人,还是选择自己承担?

    举几个例子。比如,当你发现自己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某些方面,比你公司的产品要好时,你是否有勇气承认?还是想要刻意的贬低竞争对手?当下属专业能力比你强时,你是否能够有勇气认可下属的观点,并按照下属的意思去展开接下来的项目执行安排?

    很多时候,人们只会通过行为来判断你是否有诚信。明明是自己错了,却没有勇气承认和担当,而是不停地狡辩、推脱、甩锅,无疑都是不诚信的表现。

  • 意愿

  • 有的同学可能会疑惑了,意愿和建立信任有什么关系呢?

   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:周一中午,你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出发去广东深圳,到站之后,突然迎面走来一个壮汉,说要帮你来拎箱子,请问,你会给他吗?大部分人可能会一愣,急忙往后退两步,护住自己的行李箱。然后充满疑惑的望着这个人,你哪位?不会是想要抢我东西吧?

   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场景。你到站之后,直接打车去了一家五星级酒店,下车时,一个身着酒店迎宾服的服务员微笑着走过来,要来帮你拎箱子,请问,你会拒绝他吗?大部分人可能不会。

    为什么同样是有人来帮你拎箱子,你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呢?核心其实是:意愿。

    在高铁站,你面对那个壮汉,你并不清楚他的意愿,到底是来抢行李的?还是来帮你拿行李的?而在五星级酒店的门口,面对那位微笑着的服务员,你是非常确定以及肯定对方的意愿,他是来帮你的。对方绝对不会把箱子偷跑。

    发现区别了吗?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,你和员工们在日常沟通的时候,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意愿呢?答案是:为对方着想的意愿。比如,员工们有没有感受到你的善意?还是每天生活在恐惧、惩罚、责骂、朝令夕改的不安之中呢?在一个不自由的、只有否定、打压的环境里,哪怕是一个阳光活泼的人,也会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人。而死气沉沉的团队,是很难有更高效的执行力的。因为员工会觉得自己不重要,变成了一个工具人,人是不愿意被工具化的。一旦被工具化,就会成了完成任务的机器。而公司需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,发现问题的人,一个能扛事,关键时刻敢堵枪口的人。

    当员工们以“完成任务”的心态做工作,而不是想着“把工作做好”时,这显然很难完成组织定下的目标。比如,员工们有没有感受到你是真的为公司、为团队,为大家的发展和切身利益着想?还是说员工感受到的是你在为自身的利益,为了自己完成绩效,多拿奖金,为了在领导面前有更好的表现,获得升职,才愿意帮助下属?

    如果下属犯了错,总是成为那个背锅侠;如果下属完成了目标,最终的好处却被管理者抢功;如果下属惹了祸,要遭受惩罚,管理者还在那里幸灾乐祸,没有想着主动承担责任,保护下属,那么能力强的下属,就会慢慢流失,公司陷入“死海效应”。因为员工对管理者帮助自己的意愿,是不信任的。当员工们对管理者不信任时,就会像那个开头场景描绘的那样:一个个牢牢的护住自己的“行李箱”,不敢让管理者走入自己的内心。

    为什么?要么是管理者常常和下属争功,或贬低下属,抬高自己。要么是员工有错,不敢为员工承担责任,甚至员工没错,居然还让员工帮自己承担责任。发生的次数多了,员工们就再也不相信管理者帮助自己的意愿了。

    所以想要让下属信任自己,管理者必须时刻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的意愿,是为了公司这个整体,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。就像盖大楼,大楼的地基由诚信和为对方着想的意愿组成。打好地基之后,想要把大楼盖起来,则需要另外两项关键要素:专业能力和结果。

  • 专业能力

  • 建立信任的第三要素,专业能力。什么是专业能力?

    举一个例子:周六的晚上,你从市中心回郊区时,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店铺冒着浓浓的黑烟,似乎着火了。这个时候,你会怎么办?大概率你会找消防人员。你肯定也会相信消防人员的诚信和意愿是没有问题的。但你周日早晨醒来之后,发现自己上吐下泻,怀疑昨天吃海鲜,吃了不干净的食物。请问,这个时候你会找消防人员给自己看病吗?肯定不会。因为消防队员大概率是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的。

    其实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也是一样,一个管理者表现出来的诚实正直,替对方考虑的意愿都没有什么问题。但是这位管理者的专业能力,却令人堪忧。

    列举几个常见的场景。比如你是销售经理,下属跟着你拜访客户时,发现你问的问题都很没有水准,而且也签不下来单子。比如下属遇到了难题,向你咨询时,你无法给出专业的意见,帮助下属解决难题。比如下属完不成组织任务,而你没办法,真的帮到他们。这些行为都会让优秀员工觉得管理者是一个空架子,中看不中用。然后给你发一个好人卡,转身离去。

    有的公司领导会很困惑,我给钱,给资源,给信任,为啥团队的优秀成员还纷纷离职呢?因为员工认为跟着直属上级学不到东西,没有发展前途。所以,要想和下属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,管理者们还要表现出非常优秀的专业能力。

    那么,都有哪些专业能力呢?主要有三点:

    第一,思维能力。作为管理者,你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,能够找到一个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?快速的梳理一个事情的关键节点?在分析问题的时候,能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,更多的考虑相关因素,分析出不同的权重,思考问题有高度和深度?

    这其实非常重要。因为方向和效率密切相关。作为管理者,如果思考的方向不对,那么整个团队的努力也是白费。方向错了,即便团队的效率很高,也有可能是原地踏步,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。效率低还不可怕,如果方向彻底错误,那么,效率越高,速度越快,却不知前面是悬崖,坠崖陨落的速度也越快。

    第二点是管理能力。比如计划,辅导,跨部门合作,重要内外部客户维护能力。管理者是否能够运用好各项管理工具,制定策略,匹配资源,制定业务计划,同时指导下属制定计划。根据年目标,周差距,细计划,强执行,不断的PDCA循环。召开季度会议,月度会议,周会,听取员工们的业务计划,从中看到关键点,给员工指引正确的方向。辅导能力,比如运用GROW模型,让下属有收获,还能在感受上体验比较好。

    第三点,是专业技能。团队成员跟着你有肉吃吗?有汤喝吗?能吃香的喝辣的吗?能拿到奖金吗?犯了错,有人护着吗?能帮助下属成长吗?还是说只能跟着你吃点骨头渣?最后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熬成汤的渣渣?如果管理者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并不够,那么怎么能够带着下属,带着团队打胜仗呢?如果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入,那么是很难制定好销售策略并执行活动的。

  • 结果

  • 建立信任的另外一个要素就是结果。

    你曾经取得过哪些好的结果?功勋累累,战功赫赫,是让下属信服的另一个要素。比如,拿下过一些难啃的大客户。比如,在某些领域被重要专家认可。比如,在任何岗位,总是超额的完成公司交代下来的任务。比如,获得过博士学位。

    所谓的结果,就是你能够向下属证明你是一个很努力积极追求上进,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人。

    下属跟着你能学到知识,能在你的支持和帮助下,拿到结果;下属在你的辅导之下,他的专业能力提升了;下属通过你的帮助,个人的思维认知系统升级了,懂得反思自己,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;下属在你的帮助下,拿下了重要的客户;下属在你的帮助下,发现了以前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不足之处;下属跟着你,看到了一个优秀、正直、善良、谦逊的人的样子,看见了商业世界那些模糊的、灰色的地带,看见了你的价值观的坚守,自身也潜移默化的吸取了更多正向的营养;下属跟着你,知道了人不能够只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处,还要能够跟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协作,共同创造全局性增量,实现共赢。

  • 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如果下属跟着你,能看到你的魅力所在,并且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,才会毫不动摇地信任你,给予你最大的支持。

评论 ( )
发表评论请登录 , 没有账号? 请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