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第 506 期

    在华为找男朋友 先查你的绩效分

    时间:2021.01.26    编辑:

  • 导语
  • 华为内部相亲屡见不鲜,但在见面之前,首先会在系统里查一下对方的绩效得分……这算不算绩效主义的一种副作用呢?绩效主义毁了索尼,它会毁了华为吗?
  • 绩效管理(或者叫价值评价),在很多公司饱受诟病:

    往往内耗严重,争论不休,有失公平,或者干脆推行不下去,给各级主管和HR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。

    但我在华为工作时,每年都要主导实施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,或参与整个体系的绩效管理工作,实施都非常顺利,很平稳,员工也没有什么抱怨。

    这基于华为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。

    与外部企业比较来看,华为绩效管理体系的确有独到之处,非常值得学习。

    有一个笑话:华为内部相亲屡见不鲜,相亲之前会去系统查他的绩效打分,如果这个人是B以上,可以约见;如果是C以下,那拜拜不谈。

    具体华为绩效管理的主要亮点,我的理解如下:

  • 注重主要考核指标的平衡,短、中、长期考核指标的平衡

  • 1)华为考核关注销售收入、利润与现金流的平衡,三足鼎立。

    单纯的销售额考核,会让企业过分注重规模,牺牲质量,甚至利润;

    单纯利润的考核,会让公司牺牲未来,不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,急功近利,杀鸡取卵;

    没有现金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,本身就不健康,容易让公司崩盘,利润也只是账面利润。

    因此,主要财务指标的均衡增长十分重要。

    怎么样均衡,每个阶段,每个地区部,每个业务单元还可以有所差别。

    新业务、开拓性业务更注重收入指标的考核,甚至连收入也不考核,只考核市场占有率、客户数量和质量等指标;

    成熟业务、根基业务更注重利润和现金流目标的达成等。

    整体上,要做到这几个指标的均衡考核。

    2)短、中、长期考核指标的平衡也很重要。

    绩效考核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:短视。

    重视短期考核指标的实现,因为短期考核指标更容易量化、考核和实现,牺牲了公司中、长期利益,从而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。

    例如,如果非常注重收入和利润指标的考核,公司应当开源节流,拼命地销售,增加收入和利润;减少支出,包括减少研发投入,这样利润指标就非常好。但过分地削减公司战略性投入会导致公司未来失去竞争力。

    华为对销售人员的考核,非常注重短、中、长期指标的平衡。

    例如,在销售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,销售人员更愿意向客户推广老产品。

    因为客户对老产品有很好的信任度,客户更熟悉老产品,无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工作。

    而由于新产品往往使用了新的技术、新的解决方案,也意味着客户对新产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,客户对新产品总是抱有观望和怀疑的态度,往往比较难推广。

    但如果不及时推广新产品,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,老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,也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。

    如果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客户,就意味着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新产品将会面临更多推广的困境,甚至客户会被竞争对手抢走。

    因此,华为对销售人员的考核,会加重新产品推广的考核权重,要求销售人员尽快推广公司新产品;这关系到公司长远的、战略目标的实现,以保持公司长久的竞争力。

    2017年下半年开始,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因为搞资本运作、杠杆太高、并购太多、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了重大危机,企业难以为继。

    分析其中的原因,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收入和利润的关注,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收入和利润,以获得更高的PE倍数和市值,采取了 各种这种盲目的、短视的行动,包括通过加杠杆等方式,进行大肆的并购,而自身又没有管理和消化能力,导致商誉减值、对赌失败、业绩下滑、主业荒废等诸多后果。

    上市公司这些做法,本质上是希望快速地叠加收入和利润,短期做大市值,恰恰忽略了研发投入、大力发展主营业务等公司长远目标,没有考虑公司短、中、长期目标的平衡,导致企业失去了竞争力。

  • 围绕公司战略目标考核,各部门目标要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

  • 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有个很大的问题是:部门绩效考核达标了,员工个人绩效也达标了,但是公司经营目标没完成。

    这是个很大的笑话,因为部门的考核指标和公司战略目标没有直接关系,部门KPI不来源于战略解码,个人绩效更是无法支撑战略的实现。

    华为是非常注重公司战略目标、整体目标的实现的,每一年都会制订公司级的战略目标,组织各个业务单元,各部门参与讨论,业务单元和部门的目标来源于战略分解,员工的绩效 考核指标来源于部门目标的分解,上下统一,战略目标才能实现。

    华为也有很好的工具来实现“战略制订-战略分解-部门目标-员工考核指标”的整个过程,就是业务领先模型(BLM: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)。

    华为战略解码示意图

  • 避免机构和人员臃肿,注重人均效益的有效提升

  • 华为重视规模增长的同时,人均效益得以提升。

    这样人员不会过度膨胀,机构也不会过分臃肿。

    既要注重战略业务的投入,规模的增长,又要注重在前进中调整和优化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。

    规模及人均效益的有效增长才是企业健康、活力的体现。

    华为在公司整体考核及部门考核中注重人均效益的有效提升。

    在人均效益的提升上,主要是用薪酬包来控制,准确地讲是用薪酬包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控制。

    例如,规定薪酬包的总额不能超过销售收入的15%,以此来控制人力成本。

    同时,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还会控制人头数,华为叫HC号,HC号根据公司的年度预算会有总数的控制;业务单元需要招聘人手,必须先有HC号,没有HC号则不允许新增。

  • 抓主要矛盾,不搞内耗

  • 华为的考核抓主要矛盾,不搞内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  1)抓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考核

    什么是关键绩效指标?

    通过对公司战略解码,确立各部门的目标和个人的绩效指标。

    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就是关键绩效指标。

    3-5项即可,不求面面俱到。

    2)不聚焦指标的分配和指标高低

    这与很多企业恰恰相反,有很多企业过分的注重内部指标的PK,

    在指标设定的高低上争得头破血流,内耗严重,失去了考核的战略意义。

    华为注重的是指标对整体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,聚焦生产,不聚焦分配。

    3)不聚焦考核工具和方法

    不像很多企业,在考核工具上到底是KPI、目标管理法还是360度或者其他什么考核工具,争论不休。

    华为简化了考核工具的使用,只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。

    因为每一种考核工具都有优劣,华为既是KPI考核,也是目标管理法,是两者的完美结合。

    4)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

    华为强调相对公平,不追求绝对公平。

    绝对公平的事情不存在。

    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,既通过集体评议、投诉等机制保证大部分绩效结果是公平的;

    又强调员工不要过分追求绝对公平,强调长期公平,板凳要做十年冷,员工要受得了委屈。

    这样能减少很多内耗。

    5)不过分强调绩效考核指标是否量化

    在绩效目标的制订过程中,大家都特别强调SMART原则(指标量化和可度量);

    但不是每个工作都能够量化,华为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核。

    实际上,我在华为期间,大家更关注绩效指标是否是核心的3-5项关键任务,能量化更好,不能量化也不会过分追求量化。

    严格来讲,只要主管的管理幅度合理,即使不用考核指标,主管也能分辨员工的优劣,大体的结果也是公平的。

    过分的量化只会加剧内耗,华为更关注目标的达成,而不是目标如何足够量化。

    事实上,华为的绩效管理相对简化;指标来源于战略目标,部门目标、个人目标清晰,强调关键绩效的实现,内部不会过分PK指标多寡、工具的好坏,简单、实用、高效。

  • 分层、分级考核

  • 中基层员工:强调做实,以业绩考核为主,关注本岗位上短期绩效目标的达成;

    中高层主管:兼顾中长期绩效目标达成和业务规划的有效落实,关注团队管理、干部员工的培养和业务运作。

    高层领导:关注长期、综合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对公司长期利益的贡献,重视团队建设和干部后备队建设,不断提升领导力素质,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。

    采用以年度考核与中长期目标考核相结合,上岗述职与离任“快照”相结合的考核方式。

    言简意赅地来讲:高层领导更关注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;中高层主管更关注中长期目标实现及业务落地和团队培养;中基层员工更关注短期目标实现。

  • 强制分布,拉开差距

  • 华为的绩效考核根据概率统计学原理,实行强制分布,在一个组织中,按照A,B+,B,C,D进行严格的比例限制。 当然,优秀的组织和差的组织比较,A和B+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,但整体需符合强制分布的要求,主要考虑几点:

    强制分布,符合概率统计学的原理,具有一定的科学性;

    强制分布既强调绝对性,又强调相对性。

    即:员工的考核结果除了和考核目标进行比较之外,还需要和组织其他成员进行对比,从而不断地激发组织活力,

    整个组织的绩效能不断前移,在竞争中互相影响,互相进步。

    强制分布能更好地促使管理者认真、严肃对待绩效管理的事情,避免随意性;

    强制分布有利于拉开差距,多劳多得,让做出贡献的人获得优异,远离平衡,避免熵死;

    淘汰不合格和落后员工,有利于激发组织活力,提升组织的危机意识,避免熵死。

    华为绩效考核的比例分布和要求

    强制分布也不是完美的,很明显,强制分布过于机械了。

    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个性化的、差异化的团队和个人评价问题,难免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。

    但迄今为止,我仍然认为强制分布是最有效的绩效管理手段之一。这就好比中国的高考,我们可以挑出一堆毛病,指出高考的不足;但挑毛病容易,给出替代方案 很难;至今为止,大多数人仍然觉得高考是最好的、最公平的国家选才方式,而不是其它方式。

  • 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应用

  • 众所周知,华为的执行力很强;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,几乎每年的目标都实现或者超额实现。

    这么强的执行能力和组织活力,与华为的绩效管理分不开,与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应用分不开。

    在华为,一切的活动都要看员工绩效是否优异:涨薪、奖金发放、配股、外派、晋级、任职资格、内部调动、评奖……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活动,都会考虑员工的绩效。

    这种强应用的结果会让员工非常关注绩效是否优异,也会激励员工尽量保持优异。 整个公司都是这样的导向,长期坚持,会形成公司的绩效文化。

    绩效文化形成后,公司的组织活力、执行力就会强;不要小看,这是一股强大的、“打仗”不要命的巨大能量。

    员工考核结果强应用范围

    很多企业的绩效结果没有强应用,带来的后果是:没人关心绩效。

    既然没人关心,绩效考核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,甚至毫无益处。更不可能形成公司强大的绩效文化。

    我之前接触的很多民营企业,绩效结果的应用主要和年终奖金挂钩,绩效优异的,年终奖会多一些。 但绩效结果不是强应用,一般存在几个突出缺点:

    一是考核结果一般只和年终奖金相关,和薪酬、涨薪、晋升、调岗、降级、辞退等一般不会强相关。

    二是考核结果即便与年终奖金相关,但员工年终奖金的差距不会很明显,没有拉开差距。

    这也是导致很多公司绩效管理流于形式,大家不是特别在乎绩效考核结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
  • 注重考核的四个循环,提升组织绩效

  • 华为非常注重员工目标制定、绩效辅导、绩效评价、绩效反馈四个循环工作是否做到位。

    绩效管理最终目的是促进组织绩效的不断改进,从而激发组织活力,提升组织绩效,实现公司商业价值目标。

    华为四个循环做得很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,就是主管非常愿意和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;无论是绩效目标制定、辅导、评价和反馈,主管会不断地与员工沟通。

    在华为,员工不断地被评价和反馈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,这有利于员工成长和激发员工和组织的活力。

    华为绩效管理的四个循环

    绩效管理这四个循环,大部分企业做得都不好,基本上都会犯一个错误:注重结果,不注重过程。

    缺乏对员工绩效的过程管理,就不能达到改善员工绩效、从而提升组织绩效的目标,也就失去了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。

    在华为,一般员工会撰写PBC(个人绩效承诺),交给主管;主管会根据部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,有必要会与员工商量,进行必要的修改,之后签字确定。

    在绩效辅导阶段,如果员工的输出不是很理想,主管会主动与员工进行正式的沟通,一次或者多次,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方法,以更好地提升工作绩效。

    在绩效的评价阶段,主管也会给出很中肯的评价,基于事实和依据来考评,尽量能让员工信服。

    绩效反馈也很关键,公司规定主管必须与员工进行正式的绩效反馈面谈,把绩效评价的依据、员工的表现、优缺点与员工进行详细地沟通,如果是绩效考核结果为C/D的员工,还需要做绩效改进计划或者辞退。

    因此,绩效管理的四个循环非常关键,没有这四个循环,员工没有感知,不知道提升的空间、方向在哪里,不利于组织能力和绩效的提升。

    也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告诉我,现在的员工很难管理,不知道怎么管,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员工。

    实际上,组织管理、团队管理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与员工保持沟通,沟通的频率要尽可能高。

    很多主管平常不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,甚至连绩效管理的四个循环沟通也没做到位,平常的沟通更多的就是交代任务。

    沟通的内容主要应涵盖几个方面:主要工作任务、目标的沟通,员工绩效提升、能力提升的沟通,员工的职业发展沟通,员工的优势和不足,关心员工、私下的沟通等,这些沟通形成了有机整体。

    在华为,由于管理成熟度高,员工会有很多次正式或非正式的与主管进行沟通,员工总是能感觉上级关心他的工作目标达成、关心他的成长和进步;

    员工总是处在被评价、关注、关心的氛围中,这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及提升组织的凝聚力。

  • 写在最后:绩效主义真的毁了索尼吗?

  • 我们再来看一个反面例子。

    曾任索尼常务董事的天外伺郎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,叫《绩效主义毁了索尼》,在文中他这样写到:

    “因实行绩效主义,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。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‘激情集团’的。为衡量业绩,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。但 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。公司为统计业绩,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,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,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。

    因为要考核业绩,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,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“挑战精神”消失了。

    因实行绩效主义,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。这样一来,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,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“老化处理”工序都受到轻视。”

    客观讲,绩效主义是否毁了索尼,我们不得而知; 但我认为,索尼的衰落不是一个绩效主义能概括的,与产业调整的大背景,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组织活力等很多方面有关。

    但根据描述,我们可以看到索尼的绩效管理走入了另一个极端:即过分的精细化,产生巨大的内耗,聚焦在短期目标和内部管理,而不是多打粮食,本末倒置。

    华为恰恰相反,华为没有绩效主义,只有绩效文化,华为的绩效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和组织活力,因为华为聚焦产粮,注重短中长期目标的平衡,简化了管理,注重实效。

    这有本质的不同。

    至于市场上少部分人的说法“绩效考核是个伪命题”,我更是无法认同。也许部分人是为了博人眼球。

    任何一个公司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:正确地评价价值,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分配价值。

    没有这两个前提,企业如何会有组织活力?如何才能保证公平公正?优秀的员工何以留得住?

    至于是绩效考核,还是别的名词,诸如目标管理等,本质上都一样,是正确地评价价值。

  • 正因为华为能够正确地评价价值,做到远离平衡、奖优罚懒、简化管理、激发活力才能激励广大的干部、员工集体奋斗,不断向前。(笔者:彭小勇)

评论 ( )
发表评论请登录 , 没有账号? 请注册